<tr id="b155k"><nobr id="b155k"><delect id="b155k"></delect></nobr></tr>

    <sup id="b155k"><small id="b155k"></small></sup>
    <tr id="b155k"><track id="b155k"><delect id="b155k"></delect></track></tr>
  1. <small id="b155k"></small>
    <ins id="b155k"></ins>

      選擇網站語言 / Language
      芒碭山旅游區

      特色旅游SPECIAL TOURISM

      特色旅游

      首頁 > 特色旅游 > 古法造紙

      古法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傳承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正因為紙的出現,文明的留存與傳遞、展現和承轉,才放下了青銅與竹簡的輜重變得簡單、易行、準確、有序和從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建立漢朝,開明的政體和作為君主重視人才的胸懷與措施,使能工巧匠的智慧被競相激發出來。西漢時期,較為粗糙的麻質纖維紙就已經出來,雖然并不理想,但相比秦簡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重大發明。到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使用樹皮、麻頭、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燒等工藝制造出了更加物美價廉,適合書寫與繪畫的紙張。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和數量也逐漸提高,所以得到了廣泛使用。這種造紙術大致可歸納為四步: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使用浸泡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性液體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二是打漿,就是用捶搗的方法打成紙漿。三是抄紙,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用撈紙器進行撈紙,使紙漿在撈紙器內成為薄片狀的濕紙。四是干燥,將撈紙器內的濕紙經過晾曬,揭下晾干即成為紙。 漢代以后,雖然造紙的工藝被不斷完善,變得更加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改變,即使在現代濕法造紙中,其生產的基本工藝仍舊只是漢蔡倫造紙法的繼承和升級,在根本上并無太大區別。

        紙,自大漢以來的風行,使中華文明的景象變得更加親切、立體和生動,并有據可考、有章可循地形成了一派世代流長的情形,進而傳播到世界各地,對當地文化形成盛大影響,綻放文明光芒。

        芒碭山古法造紙體驗館位于劉邦斬蛇處景區內,是芒碭山漢文化體驗系列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在古香古色的體驗館,展現漢文明的壁畫營造出穿越時空的氣氛,古法造紙四個基本步驟所需的工具,以及造紙原料一應俱全。昔日遠兮,昔人己步入歷史的畫卷當中,但紙的工藝仍那么光鮮,令人稱奇,那些拙樸的工具在深長的庭廊仍保留著文明的體溫,闡發如此悠遠又分明迫近的氣息。

        芒碭山古法造紙體驗館是河南唯一具有科普與實操性質的造紙體驗館。在這里,你可以從原料的分離到濕紙的干燥,參與造紙的整個過程。以四步法造一張帶有自我審美和手溫的紙,作為獨一無二的作品珍藏,或者特別定制的禮物,饋贈新知故交。當然,若意猶未盡,你也可在撈紙的過程中在濕紙上擺置花瓣、草葉等自然物,構思一張精美的花草紙,或創作一幅紙與植物高度融合的植紙畫。

      1.jpg

      2.jpg

      3.jpg

      4.jpg